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回复: 0

惊艳亮相,美翻了!

[复制链接]

70

主题

0

回帖

400

积分

举人

积分
40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元宇宙的光影与千年文脉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甲路村悄然启幕。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的同学们循着数字与传统交融的轨迹,踏入这座非遗宝库,以科技为笔,以匠心为墨,共同书写传统文化的当代叙事。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情感。在时代浪潮中,“甲路拾遗·VR溯艺”队员们与甲路村的一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奇妙变革正悄然上演。甲路伞制作技艺承载深厚历史底蕴,其历经数百年传承,从南宋时期萌芽发展至今,凭借100余道纯手工精细工序,将选材、制骨、裱面、绘画等技艺巧妙融合,不仅展现出传统手工艺的精湛绝伦,还蕴含丰富文化象征意义。2008年,甲路伞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瑰宝,承载着地方文化记忆,是民俗文化与艺术美学交融的生动体现,对研究传统工艺和地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戴根盛步履从容若闲庭信步,以岁月沉淀的笃定姿态,引领同学们踏入伞艺园这座镌刻时光的殿堂。在甲路油纸伞非遗工坊,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的实践队员跟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戴根盛,在展陈室里耐心听讲解,在作坊里观摩学习伞骨制作、皮纸裱糊、桐油上光等传统工序。从选竹到刻花,从穿线到绘饰,队员们亲身体验油纸伞制作流程,在穿针引线间感受“一把伞、百道工”的匠心坚守。队员们还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将设计创意融入,伞面图案勾勒山水花鸟,绘制潮流插画,让古朴的甲路伞焕发出跨界融合的新活力,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探索非遗传承的年轻化路径。鲍可颐同学与传承人展开深度对话,在一问一答间,揭开了甲路伞远销四海背后的坚守故事。从祖辈挑担走四方的艰辛,到现代工艺改良的突破,每个细节都诉说着匠人对"油纸风骨"的执着守望,以及用新技术赋能非遗传承的殷切希望。在技术指导黄嘉欢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精心打造出甲路伞线上展馆。通过逼真的虚拟场景还原甲路伞100余道传统制作工序以及甲路伞种类的多样性,游客可通过线上沉浸式云游展馆来感受并了解匠人削骨、裱面、绘伞的精湛技艺以及甲路伞的独特的东方之美。同时队员们运用专业知识,通过三维建模,数字手绘技术设计出甲路伞的IP形象,让虚拟现实技术等设计理念渗透到设计中。这一创新举措的目的是以年轻化IP形象为载体,将非遗文化转化为潮流化、趣味化的视觉符号与传播内容,既能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又能激活非遗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活力,让古老非遗以新潮姿态“破圈”生长。黄应老师带领队员以专业舞蹈为载体,手持伞翩然起舞,让灵动肢体与伞面纹样视觉呼应,舞蹈动作和伞骨开合韵律巧妙融合,后期AI剪辑还用特效突出伞面晕染纹理。借传统舞蹈、现代数字技术与非遗深度融合的模式,助力油纸伞从村落走向大众视野,让非遗魅力在世界绽放光彩。团队成员结合自己的所学专业,以创新之笔设计非遗海报和墙绘,将甲路伞的古韵与巧思浓缩呈现,把甲路伞元素与艺术创作融合,让古老技艺“走”上墙面,为甲路伞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这场虚实交融的非遗之旅,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更是一场关于传承的探索。当数字技术打破时空壁垒,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化作可触摸、可体验的鲜活存在。相信这些穿梭于数字与现实的珍贵记忆,终将在同学们心中长成守护传统文化的参天大树,让甲路村的非遗之光,在科技赋能下照亮更远的未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校友网 ( 赣公网安备36010502000096 )

GMT+8, 2025-8-11 13:58 , Processed in 0.0788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