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回复: 0

三下乡纪实:青春实践里的资溪新答案

[复制链接]

386

主题

0

回帖

2208

积分

进士

积分
2208
发表于 1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阜绿智汇 溪畔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踏遍资溪,以青春智慧串联起传承与创新的脉络。『林地与车间的双向应答』笋竹两用林间,林农“春笋保鲜难、竹制品增值乏术”的困惑,在拓竹机械车间有了回响:精密设备将竹材转化为替代塑料的餐具、航空级包装材料,让翠竹身价倍增。队员整理的问题清单成为企业研发参照,泸溪河畔“河小青”清理的塑料瓶送往再生工厂,与竹海循环经济形成闭环,让“两山”理念落地生根。
『手艺与科技的跨界共鸣』高阜镇竹工坊内,老篾匠的竹丝与导电材料织就“会说话”的二维码,扫码可阅编织故事;AI系统将“六角孔编法”数字化,助力技艺传承。新月畲族村,“畲乡剧本杀”让体验者在解谜中触摸民族迁徙史,刺绣纹样将建成数字素材库,助文化远播。
『红土上的信仰延续』红七军团指挥部旧址的草鞋,藏着百姓助红军的温情;佑臣路上,王佑臣烈士教乡亲认字的往事,让队员恍然: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帮农户开网店,都是续走他未竟的路。纪念碑前,“他们扛过的黑夜,是我们该守护的晨光”的字迹,映照着青春与信仰的接力。『面包香里的时空交响』面包工厂时光廊道中,1987年推板车卖面包的身影,与如今每小时产3000个面包的自动化线交叠。车间研发的“非遗面包”融入畲族蜂蜜、竹乡笋干,队员设计的消费数据看板,让这缕麦香从街头烟火,飘向全国200余城乃至东南亚。
从林地到车间,从手艺到信仰,实践队用行动诠释:资溪的故事,是传承与创新的共生共荣,而青春正为其续写鲜活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校友网 ( 赣公网安备36010502000096 )

GMT+8, 2025-8-11 23:48 , Processed in 0.1296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